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四十一章 循序渐进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曾天顺的养牛项目得到了许家庄的扶持。

    仔细比较一番后,他觉得养奶牛比较麻烦,需要人工受孕不说,产奶期还要耗费许多人工挤奶,增加许多成本,不适合个人创业者。

    他还是选择养安格斯肉牛,只要养大到出栏就行,省心省事。

    而且如果牛出栏后遇到销路问题,许家庄可以签订定购合同,养出多少头许家庄要多少头,以合适的价格购买,不会让他吃亏。

    这无疑又增加了一道保险。

    随后,十月十五日,许家庄派了三辆拖拉机去了趟丰乐村,后面带着铧犁,找了块面积较大的荒地,准备先翻耕一遍,等到明年开春再翻耕一遍,将荒地变为可耕地——明末的荒地还是挺多的,毕竟顶天了就2亿人,人口密度比现代社会低太多了,在古代的华夏,其实从来不缺乏土地,只是缺乏对抗天灾的手段,以及承担不了官府地主的剥削而已。

    然而在拖拉机轰隆隆开垦荒地的过程中。

    曾天顺突然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个问题,犯了个足以致命的失误!

    税赋。

    只要开垦了这些土地,就要去官府登记黄鳞册换取地契,然后每年都要交税纳赋的。

    虽然朝廷规定的税额是三十税一,加上九厘辽饷,也就4.233%的税,再加上每个壮丁百文铜钱的赋而已,压力看起来一点都不大。

    但在这个皇权不下乡的明末,这些税赋,只是地方州县确保必须交到朝廷的税额而已,只要完成这个任务,剩下的是想怎么征收就怎么收,只要没把百姓逼的逃亡、造反,加派多少都是正常。

    区别只在于收的稍微少点的,是百姓们眼中的好官,收的多的,敲骨吸髓的,就是该杀的贪官。

    而兴化县里的知县辛士奇,显然不是什么好官。

    就算他曾天顺开垦的15亩地种的是草,也得缴纳税赋,拿不出钱粮就直接牵牛,用他养的安格斯牛抵账。

    这是万万不行的!

    想到此曾天顺脸色大变,当即叫停了拖拉机的工作,让他们先停一停,然后又去了一趟许家庄,再次求见许庄主,又扑通跪在地上,说又遇到了麻烦,恳求庄主帮忙。

    “又有何麻烦?”许远问。

    “开垦了田地,官府的税赋小老儿交不起啊,不知可否托庇在许家庄名下,避免官府的骚扰,不然这牛定然养不下去啊!”曾天顺道。

    “集体庄园外的地,许家庄是管不了的,会跟官府发生很多冲突。”

    许远摇头,见他脸上浮出绝望之色,又想了想道:“不过我这儿有个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,你除了种十五亩的巨菌草外,还可以再种一亩的土豆,等土豆收获后,可以卖给许家庄,我们以高一点的价格收购,让你得到足够的银子交税,如果官吏还要贪得无厌,许家庄会替你出头做主,如此你觉得如何?”

    许远拿出了一个解决方案,那就是多种一亩高产土豆,不仅足够交税,多出的土豆还能填饱肚子。

    这样的模式,其实就是爱尔兰农业模式,要知道爱尔兰岛面积就8.4万平方公里,但该岛上的岛民们,就靠着养牛+种土豆这套简单的劳作模式,在十八世纪让岛上人口增加到了500多万。

    只是由于粮食作物过于单一,爆发了土豆瘟疫,导致大面积的绝收,进而发生极其严重的饥荒,而在做人这件事情上从来不做人的带英,不仅没有帮忙缓解饥荒,反而加大征税力度,封锁粮食进口,活生生饿死一百多万人,最根本的原因,就是带英觉得岛上的人口太多了。

    扯远了。

    回到许远提出的这个多种一亩土豆用于交税的方案,曾天顺想了想,觉得就种一亩的土豆而已,带来的工作量不算大,完全在承受范围内,便又叩了几个头,感恩戴德的接受了这个方案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处理完这个小小的插曲。

    许远把管家赵金德等人叫了过来,继续筹划着一件重要大事。

    建立庄庄通银行。

    没错。

    在穿越大联盟交流群中,对于大佬们所提的建议,许远认为目前比较容易实现,可行性最高的,就是建立一套银行金融系统,建立一套强大的信用货币体系,从而在这个体系的基础上,获取巨大利益。

    经过连续数天的讨论后,许远与管家赵金德等人,定下了一个循序渐进、步步为营的发展方略:

    “一开始我们步子不能迈得太大,不必贪大求全,可以先从我们十一座的庄园开始,在许家庄总庄建一座总行,在十座分庄园各建一座的庄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